大學院校營建管理系課程規劃探討

☆ 陳錦宗 ☆☆ 莊進昌 ☆ 周義娟

摘要
         營建管理系雖然是新近崛起的系,但是我們如果還停留在「小腳放大」的思考模式:認為在土木系的課程多加上幾門課,多個10個、8個學分,就是營建管理系,那就是不負責任的態度。因為那只是培育了監工管理員、工地管理主任、工務管理經理罷了!
         因此,本文思考如何培育具有工程背景又具有管理專長潛能的人才,能在營建工程已成為低附加價值的時代,提升附加價值、鞏固獲利,且未來能真正成為潛力十足的營建業專業經理人。並可能擔負未來營建產業大整合的高級CEO(執行長)。
         另外,在產業興衰快速的時代,因為培育了具相當管理潛能的人才,大學程度的青年學子可以站在有利的戰鬥位置,轉移到相關產業,繼續走專業經理人的路或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與深造。
         本文即依據上述的理念,在轉型過程的時候,思考如何給學生一個願景所作的中期課程規劃探討。

一、前言

         這是個變動快速的時代,每個年輕人都要培養未來能應付變動的能力;在科技高度發展的時代,新產品的壽命可能只有2∼3年便達到高峰期。換言之,在這些領域的就業人口,很可能2∼3年就要做職務或職業更換。因此,沒有作好充分的準備,很可能成為「昨日的高薪,今日的失業中」的窘境。
         這也是各產業大整合的時代。過去在銀行工作是「金飯碗」,曾幾何時,現在金融機構倒閉,裁員已經不是新鮮的事。金融機構為了生存,為了提昇競爭力,提高服務品質,已經合併整合成許多的「金融控股公司」,以便能屹立於國內市場並稍具國際競爭力,而公司的員工可能需要4∼5張以上的專業執照才能勝任。據報導,有人用了2∼3年的時間,花費了上百萬新台幣的補習費等,非常努力的考了七張專業執照,還是沒有職務安全感,還要繼續再考金融專業執照。
         回顧營建業,從1991年迄今,已經超過十年的不景氣,且「工程施工」是屬於「製造」業,在全世界所有屬於傳統製造業中,因為技術普及、大量生產、進入門檻低,故平均「附加價值低」。因此,為了確保營建業的附加價值與盈餘,「營建管理」因需要而產生。

二、營建管理發展的思考

         一般而言,工程人員對營建管理發展趨勢的傳統思考模式是:
(一)依附營建工程而生:
         即因為有營建工程而有營建管理。更因為需要確保工程品質,並控制進度與預算成本,維護施工安全等目標而有營建管理之產生。
(二)隨營建業景氣變動而變動
         營建業景氣好時,工程施工量大,營建管理的需要也隨之增加;反之,營建業景氣衰退時,工程施工量小,營建管理的總需求也隨之減少。
(三)工程施工附加價值低更需要營建管理
         屬於傳統製造業的工程施工,平均附加價值愈來愈低,為了確保獲利,更需要營建管理。
         以上為傳統思考模式,但身處快速變動的時代,且營建業長期不景氣的趨勢下,如何作育英才,許年青學子一個大願景是重要的課題。因此,對營建管理發展趨勢有下列創新與變革的思考模式:
(一)培育雙主修的人才
         能具備相當條件與潛能的工程專業知識與管理知識。因此,在未來課程規劃上可能有較多的必修課程。
(二)能抵擋營建業不景氣的侵襲
         營建業景氣興旺時,當然營建管理也跟著興旺。但營建業不景氣時,固然更需要營建管理人才,但因市場大幅萎縮時會造成營建管理人才的總需求也跟著大幅下降。此時,因具備相當的管理知識背景,稍加努力即可轉行從事其它產業的相關工作,開創另一片天空。
(三)擔當未來營建產業大整合的重責大任
         產業大整合是時代的趨勢。作為火車頭產業之一的營建業,在數位化時代的來臨,未來勢必也會大整合,而整合後的產值也可能達到全國總產值的20∼25%。順乎這個趨勢,營建管理提供給不能或不願意投入高科技產業的年輕人,一個大願景,未來二三十年後可能有人成為管理數仟億新台幣資產的管理者。

三、營建管理系課程規劃方向

(一)短中長期規劃內涵
         從上述的論述,對於營建管理系課程規劃的方向,本文有以下之擬議:
     1.長期:時間約十年,根據
         (1)產業發展趨勢
         (2)產業整合方向
         (3)市場主流方向
         (4)區域發展特色
         (5)學校資源與師資
         (6)SWOT分析
         (7)競爭力分析
         (8)畢業生追蹤分析
         以上諸項及其它重要的策略思考,作大比重及大方向之調整。
     2.中期:時間約五年,同上述所論,作較小比重及方向之微調
     3.短期:時間約兩年,對部分之必修、選修之機動微調
         根據以上之定義,本文認為長期營建管理課程之規劃,就其內涵而言,應包括以下幾項領域:
         (1)工程
         (2)資訊
         (3)科技
         (4)資產
         (5)通路
         (6)商業
         (7)服務
         (8)管理
         而其中又以管理貫穿了其他的各個領域。
         從短、中期課程規劃而言,就其實務應用面觀察,中期內涵應包括以下幾個方向:
         (1)基礎工程理論與實務課程
         (2)初中階管理及部分高階管理課程
         (3)一般資訊管理課程
         (4)防災科技管理課程
         (5)生態環境與資源管理課程
(二)學生培育位階與定位
1.營建業職場位階應用知識百分比
         一般企業經營,基層員工或幹部,需要百分之八十的專業知識及百分之二十的管理知識;高階管理階層,需要百分之二十的專業知識及百分之八十的管理知識。就作者個人經驗及長期觀察,一般中大型營建業就職場位階,除一般知識外,就主要使用工程知識或稱專業知識及管理知識使用百分比,因為所處之位階不同,而呈現明顯的變化,約略可得下表(表一):
         *總工程師在知識使用之百分比有比較大的變化,是因為在不同公司中,有些角色是偏向管理者,就如同公司內部之副總經理或協理位階的人,其管理知識使用百分比,可能高達80%;有些公司的角色,則有如工務部經理般的,則其管理知識使用百分比約為50%。
表一 營建業職場位階應用知識百分比表
2.學生培育的定位與方向
         在課程規劃上,學生畢業時其修完的課程中,管理知識及專業知識的百分比約為50比50。即培育學生畢業時,即具備職場上能成為中級管理人才(經理)位階的培育條件(見表一)。而在百分之五十0之管理知識課程中,又已蘊含了部分高階管理課程,期望有朝一日,學生更能往職場上的最高管理者的路前進。而具備上列條件的學生如要繼續升學,則有更大的揮灑空間。
         另外在這樣的規劃下,學生如要參加國家考試,也有條件可參加。更重要的是,學生可以除了本行相關的研究所之升學方向外,可從中長期規劃角度,參加一些半跨行領域,例如企管研究所,科技管理研究所、 防災科技管理研究所、 生態環境管理研究所、 資源資產管理研究所等。

四、生涯規劃

(一)升學方向
         國內外相關
         企業管理研究所
         資訊管理研究所
         資產管理研究所
         防災管理與科技研究所
         土木研究所
(二)證照方向
         品質管理師
         消防技術師
         土木相關技師
         勞工安全管理技術士
         建築工程管理技術士
         土木工程相關技術士
         環境工程相關技術士
(三)公務人員
         相關科系高普考
         基層特考
         台電特考
         鐵路特考等
(四)就業
         公民營營運機構及企業
         營建業上下游行業
         營建業相關聯行業
         中大型企業營繕工程管理部門
         工程顧問管理公司
         國外大型工程顧問管理公司駐(台辦事處營建管理部門)
         營建業綜合服務產業
         資產資源管理產業
         自行創業

五、現階段課程規劃草案

(一)六大學域
         短中期規劃草案為根據前述之短中期方向之構想,規劃為六大學域:
         1.學域一:營建工程基礎課程
         2.學域二:營建工程實務課程(含防災與生態構法)
         3.學域三:營建管理基礎課程
         4.學域四:營建資訊管理課程(含防災管理與地理資訊系統)
         5.學域五:中高階管理與經營決策課程(含防災與生態政策與管理)
         6.學域六:知識經濟暨前瞻性管理課程(含營建業西進政策與異業結盟)
         除了上述學域安排外,為了使學生能更進一步的融會貫通並擷取最新的學問、資訊與經驗,以幫助達到教學目標。並規劃了具有十分彈性的「產專學」三向實務教學的「專家講座」課程,亦是本課程規劃中之一大特色。
(二)規劃內容結構分析表舉例
         茲根據以上的陳述與生涯規劃等之考慮,並以東南技術學院營建管理系日四技92學年度入學課程規劃草案說明如下:
    1.課程規劃結構分析表:(表二)
    2.職場位階結構分析表:
         以上之課程規劃在職場位階結構分析表如(表三)
表二 營建管理系課程規劃結構分析表
說明:1.因為營建管理系是工程與管理雙主修之規劃,故專業必修之百分比較高約75%左右。但仍可視狀況將必修與選修之百分比作適當調整。
   2.本表僅供參考,各校仍可根據個別規劃方向,增減學域或增減各課程百分比。
表三 職場位階結構分析表
說明:1.因為營建管理系是工程與管理雙主修之規劃,故專業必修之百分比較高約75%左右。但仍可視狀況江必修與選修之百分比作適當調整。
   2.本表僅供參考,各校仍可根據個別規劃方向,增減學域或增減個課程百分比。
(三)課程簡介
    1.專業必修學分68學分簡析:
         (1)部定專業核心課程31學分(12門課):含蓋學域一、營建工程基礎課程及部分學域三、營建管理基礎課程為主:

(2)營建實務課程15學分(9門課):學域
    二、營建工程實務課程:

(3)營建管理基礎課程20學分(10門課):含蓋學域三、營建管理基礎課程及部分學域四、營建資訊管理課程及學域五、中高階管理與營建決策課程
         a.營建資訊管理課程:電腦在營建管理之應用、營建資訊系統
         b.營建管理六大目標課程:工程品質管理、工程時程管理、工程成本、營建安全、環境影響與生態土地管理
         c.中高階管理與營建決策課程:營建業經營與管理、防災體系管理概論
         d.產專學三向實務教學:專家講座
    2.專業選修20學分(26門課選10門課)簡析
         此部份涵蓋六大學域的大部分學域、其中又以學域四、營建資訊管理課程;學域五、中高階管理與營建決策課程;學域六、知識經濟暨前瞻性管理課程為主:

六、結論

         有人說:「惟一不變的真理就是變」,這雖不見得是個真理。但是現在確是一個變化快速的時代,大學畢業滿街跑,學校所培育的一種專長,是不是足夠未來青年學子在生涯的路上順利走下去是一個很大的疑問?所以「一技在身,走天下」的時代過去了。年輕人需要孕育多專長的潛能,才能開展未來光明亮麗的前程!
         因此,本文思考如何培育具有工程背景又具有管理專長潛能的人才,能在營建工程成為低附加價值的時代,提升附加價值、鞏固獲利,且未來能真正成為潛力十足的營建業專業經理人,並可能擔負未來營建產業大整合的高級CEO(執行長)。
         另外,在產業興衰快速的時代,因為培育了具相當管理潛能的人才,具大學畢業程度的青年學子可以站在有利的戰鬥位置,轉移到相關產業,繼續走專業經理人的路或相關領域的學術研究與深造。
         本文,即依據上述的理念,在轉型過程的時候,思考如何給學生一個願景所作的中期課程規劃探討。作者才漏學疏,思考恐多有不週之處,懇請諸位前輩先進多賜指教,則不勝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