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歐美日綠營建之比較

☆石進芳 ☆☆郭峻宏 ☆☆☆沈志豪

摘要
         近年來,達成與自然環境共生共榮及資源永續使用,已成為世界各國推行公共工程永續發展的趨勢。為能迎頭趕上此一世界潮流,及早與國際接軌,公共工程委員會將綠營建之推行,作為當前重要施政要項之一。目前國內的營建工程,往往只注重到本身成本及工期的要求,對「綠營建」之觀念卻尚未有系統及制度之導入。本文將歸納整理國內外綠營建工程之相關發展,由國內與歐、美、日的現況作比較分析,提供國內推行綠營建的參考。
         綜合永續發展的潮流、台灣綠營建產業的現況、及社會環境變遷的趨勢等,將以國內推行綠營建的原則為基礎,針對國內外綠營建之發展現況部分做一有系統的整理與分析。主要目的如下:
         一、探討國內外綠營建推動組織現況
         二、比較國內外綠營建相關評估指標
         三、台、歐、美、日四國綠營建成功案例

一、前言

         國際間從1992 年里約「地球高峰會議」、1996 年伊斯坦堡的「人居會議」、1998年的京都「環境會議」至2000 年於荷蘭海牙舉行的「全球氣候會議」,地球環境危機問題已普獲重視,永續發展理念已成為全人類最重要的課題。我國於1996年成立「永續發展委員會」,行政院經建會並將「綠建築」列為城鄉永續發展政策的執行重點,並通過「綠建築推動方案」。1998年召開之「全國能源會議」後,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積極推動綠建築與居住環境科技,進行敷地生態環境、建築污染防制、建築節約能源、建築資源利用室內環境控制及綠建築示範計劃之研究發展工作,更訂定「綠建築與居住環境科技計畫」據以執行。以亞熱帶氣候為基礎,充分掌握國內建築物的耗能、耗水、排水、環保之特性,訂定綠建築評估指標系統,包括綠化、基地保水、水資源、日常節能、CO2減量、廢棄物減量、污水垃圾改善七大評估指標並依計畫制定綠建築標章制度。於八十八年八月十八日頒訂「綠建築標章推動使用作業要點」,同年九月一日開始受理申請綠建築標章,作為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推行「綠營建」之主要架構之一。
         遵循自然生態系統的法則,追求並達成與自然環境共生共榮及資源永續使用。已成為近年來世界各國推行公共工程永續發展的趨勢,為能迎頭趕上此一世界潮流,及早與國際接軌,公共工程委員會乃將綠營建推行,作為當前重要施政要項之一。目前國內的營建工程,往往只注重到本身成本及工期的需求,對「綠營建」之觀念卻尚未有系統及制度之導入。本研究旨在歸納整理國內外綠營建工程之相關發展,由國內與歐、美、日的現況作比較分析,提供國內推行綠營建的參考。

二、永續發展及綠營建定義相關回顧

(一)永續發展定義回顧
         永續發展的設計是一種「時間的設計」,若是以一個物件的生命週期來看,為了令其可持續發展以及延長生命時間軸,必定會有初期成本與後續維護管理成本的產生,這之間也牽涉到開發利得的問題,此開發利得我們可以稱之為此物件的價值。為了持續保存物件的價值必須持續的投入成本花費,而永續發展的真意在於最少成本花費的投入,最大價值的持續。
表一 永續發展定義一覽表
提出者「永續發展」的定義基本理念
WCED, (1987)永續發展是既滿足當代人的需要,又不危害後代人滿足其需要的能力。即提倡在生態可能範圍內的消費標準,和所有人皆可合理的嚮往標準。因此,狹義的永續發展意味著是世代間社會公平,但也須合理地延伸到每一世代內部的公平。公平性永續性共同性
Tolba,(1987)1.對於很窮的人們之幫助。
2.在自然環境的限制下自給自足的發展。
3.藉由不同於傳統的經濟指標來界定成本效益的發展,也就是說,發展不應該降低環境品質,亦不應該影響降低未來的生產力。
4.提供所有人衛生健康控制、合適科技、糧食自足、清潔用水與住所等重大問題。
5.以人為主的發展導向。
公平性自給自足以人為主
Anil Markandvaand DavidW.Pearce,(1988)出版「自然環境與社會折現率」著作,其中談到永續發展是:「今天資源的使用不應減少未來實際的收入。」循環性
James GustavaSpath,(1989)永續發展就是轉向更清潔、更有效的技術,儘可能使用達到零排放或密閉式的製程方式,以減少能源與其他資源的耗損。減少能資源的耗損
R.T.T.Forman,(1990)認為永續發展是再尋找一種最佳的生態系統,以支持生態的完整性與人類願望的實現,使人類生存環境得以持續。生態的完整性
INTECOL、IUBS,(1991)對永續發展的定義為:保護與加強環境系統的循環再生能力循環再生
IUCN,UNDP AND WWWF ,(1991)在自然維生體系的容受力範圍內,改善人類生活品質。生態容受力
Braat ,(1991)認為生態永續、經濟發展可被視在資源基礎的支持下,經濟生態系統朝向最大福利所做的活動以及組織和結構。生態系統與發展的容受力
Brink ,(1991)永續發展是一種政治概念,而不是一種科學理念。物種多樣性自我調節性
FlokeKaberger, (1991)指出所謂「永續發展」是一種持續發展,無法一下子就達成,只有不斷去努力且不是靜態的,而是動態的過程,其目標僅可以被強調,但無法達到。動態的調適過程(長期性)
Tisdell ,(1991)引用五種基本概念來界定「永續性」、「永續發展」:
1. 維護各世代間的經濟福利。
2. 維護人類物種盡可能的永遠生存。
3. 應從回復和資產的觀點,促使生產和經濟具有永續性。
4. 社區永續性。
5. 維護物種多樣性。
公平性回覆資源永續性多樣性
Daly ,(1993)資源的使用不超過資源再生的速率,廢物的排放不超過環境分解的速率或承載力,對環境的改變不可超過自然調節的速率。循環性
黃書禮,(1994)從生態經濟學的觀點,認為永續發展是結合人、生物、環境三者的互動關係,強調自然界維生系統中諸如能源、食物供給與同化污染物的功能,永續發展是整合「生態永續發展」與「經濟發展」之考量。途徑有三: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區域之人類容受力、副產品在回收利用。並強調唯有確保生態系的永續性,才能達到持續不斷的經濟發展。自然資源的有效利用副產品在回收利用(循環性)
李永展 ,(1995)永續發展是一種強調結合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育的環境經營理念,強調只有維持健全的環境才能支持長久的經濟發展,也僅有能夠維持一定的生活水平的國家或地區,才能確保環境生態上的平衡。長久的經濟發展確保環境生態上的平衡
英國 ,(1998)永續發展是確保現在每一個人及未來的子孫享有較高的生活品質。確保生活品質公平性
(黃書禮,1996;洪于婷,1999。本文整理)

         因此,綜合閱讀許多永續發展的歷程及相關定義之文章後,本文認為永續發展的基本原則應包括下列幾點:
1.公平性的原則
         永續發展強調當世代的人類之間利益的公平以及資源分配的公平,以消除貧窮作為永續發展過程當中最優先的考量,並且給世世代代公平的發展權。
2.生態性的原則
         主要的重點在於〝滿足需求〞的同時,必須有〝限制〞的因素。在發展當中包含著制約的因素,而〝發展〞和〝需求〞的程度必須以生態環境圈的承受力為主要考量。
3.社會性的原則
         強調各項環境因子之間能夠均衡發展,並且在生活品質的提高之餘,必須考慮相關之環境負荷問題,以及如何解決。
4.永續發展產業趨勢-產品責任的理念
         在傳統上,以往是將環境的污染(如水、空氣的污染)解釋為公共財的折耗,因此將直接污染者(往往是消費者)視為責任者。而現在的趨勢則是將環境衝擊的抑制視為製造者的職責。因為若深入探討永續發展的落實方法,可發現:其實大部分的環境衝擊與人類生產及消費型態息息相關,有必要自原料選用與產品的製造階段即加入永續發展的考量。
(二)綠營建相關定義回顧
         「綠營建」在國外被稱為「永續營建」(sustainable construction),此概念是由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所衍生出來的。在1987 年的布蘭登堡報告(Brundtland Report, WCED)中,永續發展被定義為:「在不危及未來世代發展的前提下,於現今需求下所進行的開發」。但在此原則性的敘述中並未對營建領域的永續發展有特別的著墨。一直到21世紀議程(Agenda 21)中才明白將營建相關範疇分為數個議題進行討論,如土地的永續利用、居所的能源及交通問題、廢棄物的減量及回收等等。
         而由於各國國情不同,其在永續營建上所著重的方向亦不相同,但就定義上來看,各國對永續營建定義的內容雖有所出入,但仍有其共通性:
         1.荷蘭、芬蘭、日本、台灣等國對綠營建的定義皆隱含了人體健康舒適的「人本」概念。
         2.各國綠營建亦均提出對「減少環境衝擊」面向的考量,而台灣、荷蘭等國更是明白以「資源充分利用」為定義中的要項。
         目前各國對綠營建並未有一致之定義,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新近正進行中之「綠營建政策及推動策略及藍圖之研究」,在參酌國外相關研究對於綠營建的定義以及國內專家學者的意見後,將我國之綠營建定義為:在規劃、設計、建造及服務年限的過程中與自然環境達永續共榮,並以最少的能資源利用、環境融和及世代共享的環境倫理為內涵之環境建設,稱之為綠營建。(黃榮堯、郭瓊瑩,2002)

三、台歐美日綠營建推動組織中央權責分工比較

表二 綠營建定義彙整
國家定義備註
台灣(綠建築)以人類的健康舒適為基礎,追求與地球環境共生共榮及人類生活環境永續發展的建築設計「消耗最少地球資源,製造最少廢棄物的建築物」為確保生態永續,促進公共建設與環境相調和,減緩人為施作對自然的衝擊,於工程規劃、設計、施工與營運養護階段採行必要手段所完成之營建工程稱之。(公共工程委員會)追求環境生態共生共存之永續目標,於營建工程之規劃、設計、施工與養護、使用與管理及拆除等各階段,降低對自然環境衝擊,促進資源有效利用,確保生態永續發展,並與環境相調和的工程建設。(中華建築中心) 
第一次國際永續營建會議The creation and responsible managementof a healthy built environment basedon resource efficient and ecological principals.在資源有效利用及顧及生態的原則下,創造並管理健康的建築環境。
歐洲國家(生態建築)強調(1)生態平衡、保育、物種多樣化、(2)資源回收再利用、(3)再生能源及節能等永續發展課題。 
芬蘭(永續營建)In its own process and products during their service life, aims at minimizing the use of energy and emissions that are harmful for environment and health, and produces relevant information to customers for their decision making”.在產品建造及服務年限的過程中,以減少排放最少對人體及環境的有害物質為標,並充分提供相關資訊供顧客做決策。
荷蘭(永續營建)Official definition:a way of building which aims at reducing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caused by the construction process or by building or by the built-up environment .More precise definition:“the reduction of the us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life support function of the environment by construction process, buildings and the built-up environment under the premise that the quality of life is maintained”官方定義:一種建造方法,其目的是減少在建造的過程,或是由建築本身對健康及環境所產生之衝擊。更精確的定義:以維持一定的生活品質為前提,在建造的過程中,減少自然資源的利用並保存自然環境對生物所提供的涵養功能。
美國(綠建築)講求(1)能源效率與節約、(2)室內空氣品質、(3)資源與材料效率及(4)環境容量等。 
日本(環境共生建築)低環境負荷(Low Environmental Impact)與自然親和(High Contact to the Environment)健康與舒適性(Amenities and Health) 
(Agenda 21;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999;陳韶賜等,2001。本文整理)

(一)台灣
         內政部負責綠建築研究發展、建築法令制度增(修)訂及辦理綠建築諮詢、講習、訓練與宣導工作。公共工程委員會負責公共工程相關技術規範及法令研(修)訂。經濟部負責協助改善舊有建築物能源消耗。環保署負責再生材質、可回收、低污染、省能源產品之認定及研訂獎勵制度。此外,行政院九二一震災災後重建推動委員會負責督促災區公有建築取得候選綠建築證書及建築廢棄物之回收再生利用。
(二)美國
         美國各州擁有高自主權及行政能力,大部分工程職權由州政府或地方政府直接管轄,聯邦政府只負責各項工程之規劃、協調以及監督的工作。聯邦政府透過法規標準之制訂、補助、貸款的提供、技術支援及監督來統合公共工程的運作。由於美國幅原廣大,公共事務複雜度與規模相當大,所以聯邦政府內部,工程建設推動散落在各部會,各類型工程由專業機構分別負責。
(三)日本
         國土交通省負責綠營建研究發展、建築法令制度增(修)訂及辦理綠建築諮詢、講習、訓練與宣導工作與公共工程相關技術規範及法令研(修)訂。環境省負責再生材質、可回收、低污染、省能源產品之認定及研訂獎勵制度。
(四)台歐美日綜合比較分析
         本節就上述之台歐美日綠營建推動組織加以整理如下:
表三 台歐美日中央權責分工一覽表
部門別次類別主管機關
項目項目台灣歐盟美國日本
農業建設農業建設行政院農委會農業總署農業部國土交通省
都市建設住宅內政部區域政策總署住宅與都市發展部國土交通省
 下水道內政部區域政策總署住宅與都市發展部國土交通省
 都市開發內政部區域政策總署住宅與都市發展部國土交通省
交通建設公路交通部能源暨運輸總署交通部國土交通省
 軌道運輸交通部能源暨運輸總署交通部國土交通省
 航空交通部能源暨運輸總署交通部國土交通省
 港埠交通部能源暨運輸總署交通部國土交通省
 通信交通部能源暨運輸總署交通部國土交通省
 觀光交通部能源暨運輸總署交通部國土交通省
水利建設水資源經濟部區域政策總署能源部國土交通省
 防洪排水經濟部區域政策總署能源部國土交通省
工商設施工商設施經濟部區域政策總署能源部國土交通省
能源開發油氣經濟部能源暨運輸總署能源部經濟產業省
 電力經濟部能源暨運輸總署能源部經濟產業省
文教設施教育教育部教育暨文化總署教育部教育科學技術省
 文化行政院文建會教育暨文化總署教育部教育科學技術省
 體育行政院體委會教育暨文化總署教育部教育科學技術省
環境保護垃圾處理行政院環保署環境總署環保署環保署
 污染防制行政院環保署環境總署環保署環保署
 國家公園內政部環境總署內政部農林水產省
衛生福利衛生醫療行政院衛生署健康暨消費者保護總署國家衛生協會勞動福祉省
 社會福利內政部健康暨消費者保護總署社會福利部勞動福祉省
(本文整理)

         我國推動綠營建仍在初步推行階段,由上表整理可知,我國與歐美日各國皆以都市建設、農業建設、交通建設、水利建設、工商設施、能源開發、文教設施、環境保護及衛生福利等九大項作為國家發展綠營建中的重點項目,其中我國與美國的中央組織權責較為相似。但是美國幅員廣大且是以各州政府自行決定及掌握資源,我國國土範圍較小是否適用於美國綠營建推動的機制仍有待商榷。現階段我國應將歐美日各國中央權責分工及劃分的原則一一釐清,藉由他國在中央權責機構所發生的種種問題,檢討改進我國在推動綠營建時中央權責不清的問題。我國綠營建的發展才能持續的向基礎扎根。

四、台歐美日綠營建評估指標分析比較

         由於各國之風土民情與生態環境不盡相同,以致在進行永續建築評估時所著重之項目亦不相同,本節就上述之台歐美日綠營建評估指標層面及項目以國家為主體加以整理如下表四,將各國永續建築之評估指標及各指標之評估內容分欄列出。
表四 台歐美日評估指標內容一覽表
評估工具評估指標評估內容
英國BREEAM地球環境問題與資源利用CO2、酸雨、臭氧層、天然資源、再生建材
 當地環境問題病菌、風、噪音、日照、節水、敷地生態、自行車設施
 室內環境問題給水系統病菌、空氣、濕度、熱舒適性、室內噪音、有害物質
美國LEEDSustainable SiteErosion & Sediment, Site Selection, Urban Redevelopment, Brownfield Redevelopment, Transportation, Storm water, Heat Islands, Site Disturbance, Light Pollution
 Water EfficiencyWater Efficient Landscaping, Innovation Wastewater Technologies,Water Use Reduction
 Energy &AtmosphereFundamental Building Systems Commissioning, Min Energy Performance, CFC, Optimize Energy Performance, Renewable Energy, Ozone Depletion, Green Power
 Materials &ResourcesStorage & Collection of Recycles, Building Reuse, Construction Waste, Resource Reuse, Recycle Content, Local Materials, Renewable Materials, Certified Wood
日本環境共生住宅地球環保太陽能供電及利用率、再生能源利用率、生命週期CO2、雨水利用率
 周圍環境調和綠覆率、雨水滲透率、中介空間比例(陽台、露台、中庭)、通風開口率、地形改變率、喬木保存率、住戶社區活動參加率
 居住健康舒適性冬至日照率、樓高開放係數、調濕材使用率、公共面積比、高齡者適應度
日本環境共生住宅生命週期衝擊評估建設、使用、修繕、廢棄階段CO2 排出量及能源消耗
台灣綠營建環境公害防治支出、CO2 減量、環境調和度、防災與減災、經營維護
 生態綠化及植生復育、土壤復育支出、生態工法應用、指標保水性、生物多樣性
 資源水資源利用及節水、能源使用效率及節能、最少土方及土石資源處理、營建事業廢棄物減量、綠色材料利用
 氣候、水、土地、能源、資材綠化、基地保水、水資源、CO2 減量、垃圾污水改善、日常節能、廢棄物減量
         由表四分析得知,台歐美日四國針對綠營建所重視及相關的指標不盡相同。但是對永續經營及綠營建的精神是不變的,有的是針對建築物、有的是針對整體生態環境各有不同的見解,本段落將各先進國家對綠營建的相關指標加以整理,提供我國政府相關主管機關修定綠營建相關指標之用。

五、台歐美日綠營建相關案例蒐集

(一)台灣
1.案例一:台北信義富邦—國際館
         基本資料
:信義富邦國際館位於台北市信義計畫區內,曾經榮獲第一屆國家建築金質獎,為一高科技之優質綠建築。
         特色說明:綠化設計:種植多種本土植物,採用之生態綠化手法包括複層、多樣性植栽設計,總計栽植之樹種約達七十種之多,基地總綠化量在40年內可固定CO2量共計有1,583,534kg。
         日常節能設計:建築外殼採節能設計。
         水資源設計:省水器材採用、游泳池回收中水再利用系統。
         污水垃圾改善設計:每戶設有專用洗衣排水管確認排至污水系統,地下一樓設有垃圾收集室、資源回收室及防止動物咬食的密閉室垃圾箱。

圖一 台北信義富邦—國際館基地外觀及內部相關設施(黃榮堯,2002)
2. 案例二:台北市虎山溪
         基本資料
:在台北市信義區福德街251巷底,慈惠宮山腳下。
         特色說明:自然景觀風貌保存、地下水補注涵養、營造生物棲地環境、創造休閒遊憩空間

圖二 虎山溪一景(黃榮堯,2002)
3. 案例三:宜蘭縣宜蘭河
         基本資料
:宜蘭河源於阿玉山,流經員山鄉、宜蘭市,在壯圍鄉注入蘭陽溪,全長約15.4 公里,是宜蘭縣溪北地區最重要的河川之一。
         特色說明:河岸堤防護坡立體綠化、河岸高灘地綠化、多樣性休憩活動導入、與周邊開放空間整合串聯

圖三 宜蘭河一景(資料來源:黃榮堯,2002)
(二)歐洲
1. 案例四:德國的生態道路
         基本資料
:德國Karlsruhe 市中央車站附近之高速公路。
         特色說明:運用道路、鐵路與河川之立體交叉形式作為當地之交通模式,並在道路上加蓋覆土作為隧道化,而隧道上方之綠化覆地作為生物多樣化之棲息地,以防止道路建設阻隔原有地區之生態活動路徑。德國增加綠化面積除供應生物入境棲息外,每年並持續進行植生管理。運用隧道或高架橋之架設,以減少傳統路面施作需要大規模之土方挖掘,避免因開挖行為,剷除大範圍之植被面積,進而影響動植物之棲息居所或使其被迫遷移。藉由植生覆土保持動植物移動範圍,並可作為提供動物專用之穿越路徑,使人為之開發活動對其產生負面影響之程度降至最低。
2. 案例五:荷蘭的生態道路經驗
         荷蘭利用橋樑聯絡公路兩旁之野生公園提供橋樑下動物移動路徑。並且在橋樑下之綠帶上放置成排之枯木樹枝,以掩護小動物之移動,如圖五所示(林憲德,1999,圖五右)。荷蘭都市到處可見快速道路採用地下化以爭取都市綠地之情形(林憲德,1999,圖五左)。

(圖四-1德國中央車站附近高速公路之鳥瞰圖;圖四2 提供地下涵洞以利動物遷徙穿越;圖四-3高速公路旁之生態溼地池,增加調節地下水及防洪之功能;圖四-4高速公路旁溼地生態池之建設;圖四-5高架橋樑公路下之棲地仍保持良好。)
圖四 德國之生態道路設計 (沈得縣等人,2001)

圖五 荷蘭之生態保育設施(林憲德,1999)
(三)美國
1. 案例六:美國的生態道路
         高速公路綠地之美化
:美國Atlanta 在高架道路下方種植植栽,以提昇空間美質,如圖六所示。
遊憩利用型態:美國利用高速公路沿線土地創造具串連性質之腳踏車道,提供一般民眾使用,並提供富挑戰性之長距離騎乘,作為綠色運輸,如圖七所示。
         生態考量之道路規劃:道路除了線性分佈之外,沿線土地若善加利用則能提供空氣污染之防制、地表逕流之減緩及補充地下水資源等生態保育,如在高速公路交流道旁設置自然雨水滯留池,可減少水災之產生。

圖六 高速公路綠地之美化(沈得縣等人,2001)

圖七 高速公路沿線設腳踏車道(沈得縣等人,2001)
(四)日本
1. 案例七:日本關西機場人工島生態護岸
         基本資料
:位於日本關西機場的人工島,其護岸主要部分為由拋石堆積而成,靠近水面部份則因風浪作用力大,故是放混凝土消坡塊,水面下則置放石塊,此種工法可有效減輕地盤的承載力。
         特色說明:前述的拋石護岸同時具有魚礁藻場之效果,且剛好保持適當水深(約6~9公尺),可同時擁有充足的陽光,且不受陽光波浪侵襲;為促進生長時效,開始時則利用人工方式將種苗移植於石塊上,方便其附著生長。
         於人工島附近,都市河川排入含氮、磷成份的物質,恰提供海藻生長所需養分,同時海中藻場亦所化營養所所度,達到所化海水之功能,也由於藻場的形成,岩礁性魚類之生活範圍亦擴及至1公里方圓的海域,成為一特殊人工魚場。


圖八 日本關西機場(黃榮堯,2002)

六、結論與建議

         工程建設開發在國家社會與經濟的發展上,重要性不言可喻。但以往在「人定勝天」的信念下,國內工程建設開發缺乏整體生態環境平衡考量,以致產生諸多如自然生態景觀破壞、資源未能有效利用、產業能源不當利用、生命週期開發各階段造成污染等問題,造成對地球生態環境負面之衝擊影響。近年,台灣極力推導「綠建築」、「綠營建」之觀念,政府藉由舉辦多種相關研討會、演講、研究計畫等管道傳播資訊,希望能加強專業界人士和民眾對此議題的了解與重視,進而對生態環境產生正面影響。
         國內各界對自然生態環境之保育與維護均相當重視,各機關亦均積極研究發展及推行,目前國內已有部份與綠營建理念相近的工程管理措施,例如環境影響評估、綠建築、生態工法、營建資源再利用等,但目前「綠營建」之整合推動仍屬起步階段,相關制度組織架構尚待建立整合。未來綠營建推動之方向,應以整合各部會有關綠營建之業務為首要,由主管機關制定宏觀而完備的政策(目前係由公共工程委員會主導綠營建之相關研究),在此一政策的架構之下,妥善分工全面研修相關法令,並進行宣導及教育,擬定實施進程並逐年落實推動。
         新世紀的工程建設或綠營建將不再僅只止於功能性需求之滿足,而必須要透過節能、保水、減廢、資源再利用、綠化及生態工法等方式之採用,達到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共生共存之永續發展目標。本研究藉由蒐集國外先進國家發展綠營建之經驗,期能供政府及學術界有一完整概念之參考資料,以全面帶動綠營建之後續研究,相信在綠營建的推動下,將使台灣成為充滿生態及綠意、生存環境舒適、能資源有效利用的永續發展國家。希望此次「綠建築」、「綠營建」之政策推動能真正落實,為永續台灣走出真正未來。■

參考文獻

1.周南山,「引進地工技術以保護公路之環境、生態與景觀之研究」成果報告,交通部科技顧問室,1997,P43-49。
2.盧誌銘、黃啟峰,「全球永續發展的源起與發展」,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 所,1995,P4。
3.黃書禮,「台北都市永續發展指標策略研擬之研究」,台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委託,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執行1996,P4-7。
4.沈得縣、郭明峰,「第一屆綠營建工程研討論文--綠營建於道路工程之應用」,台北,2001,P43-49。
5.林憲德,「城鄉生態」,台北:詹氏書局,1999,P44-49。
6.鄭政利、劉安平,建築給排水設備節能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998。
7.林憲德,綠建築標章評估指標及方法之研究,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998。
8.張世典等,敷地生態環境科技之風環境科技,內政部建築研究所,1995。
9.許國勝,綠建築技術構法應用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建築及都市計畫研究所,1999。
10.歐文生,建築物室內裝修環境負荷評估之研究—以耗能量與二氧化碳排放解析,成功大學碩士論文,民國88年。
11.黃榮堯,「何謂綠營建」,綠營建工程研討會,2002,P40-43。
12.中華大學校內研究案,計畫編號CHU-91-A-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