筏基地梁角鋼工作架工法

□詹桂祺/慈濟基金會 中部營建室主任

一、前言

         『筏式基礎』已普遍為現代大樓建築的基礎型式。筏基結構區分為大底(FS)、地梁(FB)、水箱蓋(BS)三大部份,而大底(FS)、水箱蓋(BS)鋼筋之紮配,一般施工上不會有太大的問題與困難,施工品質亦能有效掌控;惟地梁(FB)因寬高比大,梁筋之紮配要確保上緣依設計高程控制絕對水平,且使連續梁之連續達絕對直線,確實需要相當的工法、工序與周密的管理始能達成。
         茲將地梁鋼筋紮配施工普遍常見的缺失及影響層面,歸納分析如后:
(一)水平度控制不佳
         梁上緣水平度不佳致高程產生誤差,將造成後續版筋紮配的困難及BS版灌漿完成面之平整性。
         1.梁過低:BS版雙層筋均跨梁而紮配,此時須另增補#5主筋及〝ㄇ〞型筋補強,使BS版與梁有效結合。
         2.梁過高:輕微者,將造成梁上緣主筋保護層不足現象;嚴重者,將造成BS版灌漿完成面高低起伏過大。
(二)直線度控制不佳
         1.地梁主筋直線度紮配控制不良者,於組模時將造成地梁左右側保護層明顯的不均現象。
         2.牆預留筋之留設也將因地梁直線不佳而影響留設的錨錠及直線問題。
         以上問題是一般筏基地梁施工普遍常見的缺失,而此缺失,除顯現營建管理者未善盡管理之責外,更影響建物之結構安全,實不可不慎。
         檢討以上缺失,分析歸納原因如后:
(一)基礎面的開挖及PC整平作業水平未控制得宜:
         地梁鋼筋紮配之工作架依不平之PC完成面設置,相對影響地梁高程控制精準。
(二)地梁鋼筋工作架:
     1.高度固定無法微調:
         工作架以#8、#10鋼筋加工成〝ㄇ〞型使用,尺寸為固定之單一尺寸,隨PC面高高低低設置,無法控制絕對水平。
     2.設置穩固性不佳,致垂直及水平無法有效控制:
         工作架一般以#5鋼筋進行斜撐,穩固性不佳而致左右偏移,無法有效控制梁筋紮配之直線度。
         基礎面的開挖及PC整平作業之水平控制,因工程作業面廣及由精度較低的工種負責,工程管理者實不易掌控施工精度;既然施工面之平整度掌控不易,地梁鋼筋紮配之《水平》及《直線》控制,只有朝改善地梁工作架設置模式來思考。
    
    
    

二、地梁角鋼工作架的規劃

         傳統地梁工作架,一般營造承商均委由鋼筋加工協力承商以#8、#10高拉鋼筋彎軋加工成〝ㄇ〞型使用,視實際使用重量依鋼筋加工綁紮單價計價予該鋼筋協力承商。
(一)工作架單一加工尺寸、精準度不佳,且無法依標準高程全面測設定位。
(二)工作架以#5中拉鋼筋斜撐固定架設,穩固性不佳,水平、垂直、直線精準度控制不易。
(三)#5中拉鋼筋斜撐範圍內障礙重重,影響鋼筋紮配的動線與降低紮配工率。
         以上為傳統地梁工作架使用的問題癥結所在,如何改善以提昇地梁鋼筋紮配施工品質,是本篇研析的主題。
         工程基礎面的開挖及PC整平作業之絕對水平控制不易,故考量新工作架的規劃設計,其高度必需是可調整的,以因應不平之PC面;傳統#8、#10高拉鋼筋工作架無法滿足可調整的特性,且重量重,搬移不易。構思比照鋼結構基礎螺栓先埋工法設置螺栓鋼架的原理,採輕質角鋼(L-50X50X6t)來規劃工作架,以精密度高的工種負責角鋼架的測設及定位,地梁鋼筋再依已定位之角鋼工作架紮配,如此以高精度的角鋼工作架來定位地梁鋼筋的工法,可大大提昇地梁鋼筋紮配的施工精度及品質。
(一)角鋼工作架的架設位置:
         應錯開梁上層主筋的搭接範圍,以免因梁主筋採上下搭接,造成保護層不足的問題產生。
(二)角鋼工作架的架設時機:
         工作架基座於地梁放樣後即可先行釘設固定,並測設焊接高程基準點於基座上方,待FS版下層筋紮配完成後,再依地梁紮配的順序及進度逐步燒焊架設,以避免因工作架的先行架設影響FS版下層筋紮配的工率。
(三)角鋼工作架的高程:
         X向與Y向地梁的高程應有三公分的差異,以確保各向地梁的高程定位無誤。

三、角鋼工作架細部說明

         以900mm X 2500mm 地梁為例,工作架/梁肋筋標準尺寸細部說明如后:
(一)底座:
         詳圖一,固定於PC面角鐵長250mm,及與工作架焊接用角鐵長200mm,二者於工廠焊接成〝T〞型,工地現場各退縮梁側125mm釘設。(詳圖一)
(二)工作架:
         1.上橫角鐵:角鐵長 = 梁寬–150mm = 750mm,供梁上層主筋跨座及第二層筋吊設使用。
         2.立  柱:立柱長 = 梁深–200mm = 2300mm二支,各退縮上橫角鐵端部50mm直角焊牢,完成後立柱寬度 = 梁寬–250mm = 650mm。
         3.補強角鐵:角鐵長 = 梁寬–280mm = 620mm,二端於立柱二分之一處與立柱焊牢。
         4.補強拉桿:以#3、#4鋼筋對角拉設,視工作架超載時,再另增設補強之。
         以上構件均於工廠統一裁切、焊接加工組裝成型,運抵工地現場與底座焊接固定。(詳圖二)
(三)地梁肋筋:
         1.寬度: 900mm梁寬–100mm = 800mm
         2.高度:2500mm梁深–150mm = 2350mm
         地梁肋筋加工高度減150mm,係確保下層主筋紮配時可確實固定於肋筋四角隅。(詳圖三)


圖一
         營建工程在工程實務應用上並沒有高科技的學問與技術,只是工法、工序與工程管理的巧妙運用而已。此角鋼工作架工法之研析報告,僅提供大家一個拋磚引玉的思考邏輯,也就是在工程上,雖然無法事先防患未然的推展工進,但就已發生的缺失,在施工品質、成本核計、工期等效益的前提考量下,如何思考一確實可行的改善方案,於下次工程中修正執行之,而不是一再的讓這些缺失重覆發生。
         依實際採用《角鋼工作架》施工之實務經驗,雖然增加測設及現場焊接的成本,但角鋼工作架所耗用的鋼材重量遠比高拉鋼筋低,且角鋼工作架的底座與工作架均於工廠統一裁切、加工焊接成型,大量生產,現場只做垂直及水平的測設、焊接作業,增加的成本有限;即使會增加些許的成本,但可減少因施工瑕疵而額外支付無法預估的善後成本及工期,就整體營建管理成本效益而言,是值得的。
         以輔導營造承商採用《角鋼工作架工法》為例,由初期的勉強配合,到後續新案工程不需業主的另外要求而主動採用,體認出本工法的應用可大幅提昇施工品質,且反映出來的營建管理成本效益被營造承商所認同。

四、後記

         建築師說:工程品質是《管理》來的,意謂工程品質應靠營造承商的用心管理,始能有效達到應有的施工品質;營造承商說:工程品質是《設計》來的,意謂工程品質應於設計階段建築師即應考量其施工的安全性、可行性且達預期理想,而不是僅單靠營造承商的能力所及。責任的推諉最後全推到了協力包商的身上,甚至第一線的勞工朋友身上。
         筆者服務單位對工程品質確保的管理理念,除了設計者的細心、營造管理者的用心外,認為我們對第一線勞工朋友付出相當的《關愛》與《關心》,勞工朋友對工程品質會《更用心》。
         以筏基FS灌漿為例,施工後,我們經常會發現多處的地梁肋筋被扳開了大洞,造成肋筋的間距過大、不均的現象,嚴重破壞了結構配筋有效間距。灌漿前的鋼筋紮配檢查一切標準無誤,是誰破壞了工程的品質?直覺判斷當然是灌漿工班的傑作,理所當然灌漿工班必須承擔,惟身為一位工程管理者,在這樣一個施工瑕疵的事件中,我們思考到什麼?我們應如何有效來改善?
         筏基FS灌漿數量大,工時往往長達18小時或更長,在灌漿作業面的推展與移動中,因被高大的地梁隔成區塊,施工人員必需《翻山越嶺》的上上下下翻爬地梁進行灌漿作業,勞工朋友的體力付出已超越極限,夜間的施工安全更顯堪慮。在工程無法分區塊減量施工或以二班人力輪替施工的前提下,如何準備數組輕便工作梯供灌漿工使用;或在不影響結構配筋前提下,於地梁肋筋施工時預留足夠間隙供灌漿工通行使用,以減少勞工朋友體力的付出,就是我們替他們付出的《關愛》與《關心》,我們的關愛與關心不僅能讓勞工朋友的感恩《點滴在心頭外》,又可防止勞工朋友破壞肋筋、提高結構安全性及勞工施工的安全性,這樣一舉二得的管理技巧,何樂而不為呢?。
         FS灌漿作業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實際灌漿數量往往與圖面核算數量誤差大。此一問題我們可以發現到,雖管理者用心測量並將灌漿高程以膠布標記於梁肋筋上,惟於實際灌漿中仍無法有效控制施作高度,因為高程標記被混凝土污染了,在密密麻麻的地梁肋筋中,到底標記在那一個肋筋上,對灌漿工而言確實是一項困擾。針對此問題,管理者只要於標記高程的肋筋頂部,以噴漆再噴註一個標記,灌漿工即可循著噴漆標記找到高程標記,灌漿高程即可有效控制,營造承商即不致灌築超量的混凝土而增加營建成本。
         營建管理的精髓在於《防患未然》
         1.問題事前預知而提出策略來因應,即〝先知先覺〞謂之《管理》。
         2.事情發生之後再去找方法來解決,即〝後知後覺〞謂之《處理》。
         3.錯誤事件一再重複發生一再處理,即〝不知不覺〞會被《修理》。
         4.工程品質的管理及掌控,如前述案例,雖無法做到〝先知先覺〞的事前防患,但可〝後知後覺〞的事後修正,千萬不要〝不知不覺〞的無動於《哀》。
         一位優秀的工程人員,只要站在勞工朋友的施工角度來考量、及用心思考一些小技巧,確定工法及工序,即可有效推動工程及達到營建管理的目標。■
【93.4.4.于台中潭子志業園區日月山莊】
編輯部 附註:
         因版面關係無法將筆者提供附圖相片全部刊載,若讀者對工法需有更深入的瞭解,請以電子郵件直接與筆者連繫,筆者e-mail:chan@tzuchi.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