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建憲/前台灣高速鐵路股份有限公司 □呂芳森/國道新建工程局設計組 副工程司 |
一、前言 綜觀國內公路之鋪面施工多以瀝青混凝土(柔性路面)鋪築,其以行車而言較平坦及平穩、低噪音及施工維護較容易之優點。反之,瀝青混凝土鋪面在台灣地區高溫炎熱、多雨氣候上以及受到載重車輾壓後,則其容易產生龜裂變形、車轍及表面粒料剝脫、冒油等等現象,故所管轄之養護單位約3至4年期間就必須編列預算進行瀝青混凝土路面整修維護工作,相對的增加道路維護成本費用。國內剛性路面數量雖然較柔性路面少,但其具有較高之穩定性,不易變形,可承受較高之車輛載重,使用壽命及維修費用少等優點,設計及施工技術性雖已有一定之程度水準,但是剛性路面在施工品管及平坦度控制較為困難,若施工控制不當因而導致損壞時之修護較為費事,同時路面產生之噪音也較大,又國內使用後維護經驗上亦顯未充足,維修上工法之技術起步較晚,故應積極強化剛性路面施工鋪築以及維修技術的提昇,對於業界而言是一重要課題與檢討考量之方向。 二、高鐵桃園車站巴士停靠總站剛性路面概要 (一)巴士停靠總站配置圖(如圖1)巴士停靠總站,採用接縫式混凝土路面,全長70M,舖築總面積約1,600m2,以人工舖築剛性路面使用45kgf/cm2抗彎水泥混凝土數量共約400m3,80kgf/cm2 PC約160m3。 (二)主要使用材料及材料數量:(如表1) ![]() 圖1 巴士停靠總站配置圖 表1 剛性路面施工使用材料及數量表 ![]() 表2 抗彎混凝土配比設計表
第一次鋸縫時間的掌握通常在4~10小時間,先行派員實地測試混凝土完成面能否乘載13OKG重之鋸縫機,以及工作人員步行於上,而不致於有破壞痕跡,即進行第一次鋸縫,實施初凝導裂切割,其步驟如下: (1)第一次鋸縫開始前,先行量測與放樣,並以墨線標示位置,鋸縫寬度約0.3CM、深度為1/4版厚約6.25cm深,其目的是為使混凝土版塊於乾縮過程中,產生應力集中,以控制裂縫之發生集中於伸縮縫位置。 (2)切鋸完成之細縫及縫邊之污泥,以高壓泵浦沖洗機清洗,但不可傷及混凝土面。 (3)待混凝土28天抗彎強度達到45kgf/cm2時,再進行實施擴縫工程。 4. 填縫 填縫劑為符合美國聯邦規範有關規定之填縫材而予以填縫,分別加以敘述。其200E填縫劑之施工順序如下說明: (1)實施擴縫其施工縫尺寸為1.0cm(寬)×3.0cm(深度);伸縮縫為2.0(寬)×3.5cm(深度)。 (2)擴縫施作完成後,混凝土面以高壓泵浦沖洗機清洗擴縫槽。 (3)施工縫及伸縮縫於地面縫口處,以鑽石刀切割機切修成R=0.6cm之導角。 (4)再以高壓泵浦沖洗機清除縫槽內壁之水泥乳沫及雜質,緊接以空壓機吹淨縫槽。 (5)利用固定厚度滾輪將約1.2 cm之圓棒PE條及2cm×1.0cmPE墊片,分別置入縮縫與伸縫寬縫底部,使其上緣距地面約1.4cm與2.5cm。 (6)將填縫料調均勻,置於灌縫機中,以自動灌縫機均勻填入於槽縫間。 (7)最後以人工修飾刮除多餘之填縫劑材料,修補完成之縫。 (三)抗彎強度試驗成效結果(如表4)
1. 於鋪面施工作業過程中所發現之缺失原因,提出說明與改正方式: (1)部分鋪築後未待混凝土面層稍乾即做掃紋動作,以至於紋深未能得到符合規範規定之紋深,而須重新修飾再行掃紋;改善方式為在以掃紋刷修飾前應等待混凝土面乾,必要時可在邊緣試刷紋路,若不滿意可用人工再行抹平,在適當的時間掃紋即能得到合乎規範之紋深效果。 (2)鋪設作業時,往往施工不甚造成鋪築機之感應線鬆脫而須停止鋪設,而需重新設立或調整感應線;改善方式為感應線應確實設立,在根據量測數據設立完成後,於舖築時需派監督人員以目測檢視監看,避免因施作時因作業人員疏忽而造成工作延誤與不便之處。 (3)三米直規尺為僅用來做高差微調與檢測,常因施工時用力推擠面層而造成反效果。 2. 抗彎混凝土強度實際品管控制、實地鋪築成果及試驗成效整體而言,均已達品管驗收水準之標準。 3. 剛性路面抗滑能力主要來自於混凝土路面之掃紋效果,而本工程之剛性路面施工時之掃紋深度均達符合規範「最低不得少於0.2公分」之規定。 四、結論 展望未來,國內相關工程建設仍將持續推動進行,路面工程技術不斷推新提昇,不論是在新工程或者是維護管理作業上,未來仍將扮演重要之角色,相關之工程技術亦需不斷改進,謹提出幾點作為未來國內路面工程技術努力提昇之方向。(一)鋪築更高品質、更具耐久性之路面,維護公路工程之路面設計與施工均朝更多元化、最佳化、更耐久之方向設計。 (二)國內的路面設計者多缺乏路面下的排水設計觀念,對於路面下的排水問題甚少注意與重視,本工程案例設計即未設置路面下排水,而路面下的排水設計是否完善與否,實為路基強度是否穩定耐久影響甚大,對於路面耐久壽命實為重要之關鍵;因此對於未來剛性路面之鋪築,筆者認為應加強路面下排水功能之設計,確保路基之穩固,以增加延長剛性路面之耐久壽命。 (三)國內近幾年來在發展預估鋪面成效的數學模型、鋪面技術提昇、鋪面生命期分析、以及資料回饋系統等已趨成熟,隨地域不同或使用維護單位不同,研選原則是否設計應用剛性路面侷限在公路工程上,或推廣範圍至其他公路用途,其應用產生的差異有所不同;對使用者經濟效益考慮方法、維護和修復建議方法的可靠性、及鋪面成效、方法和正確性等,這些應都是未來國內路面設計者、使用維護單位、及業界共通需檢討考量與決策之方向。 (四)強化剛性鋪面施工品質及維修技術的提升之需求是一重要關鍵,施工品質技術的提升,相對的移交使用維護單位後之維修成本即降低,兩者是相輔相成,對於施工與維護單位兩者而言,促進雙贏才是共同的目標。■ 參考文獻 1. AASHTO,“AASHTO Guide for Design of Pavement Structures”,1993。2. FUTSU-OBAYASHI Joint Venture,“Method Statement for Bus Terminal /Concrete Pavement”,THSR project Tao Yuan station,2005。 3. 房性中,「剛性鋪面再生利用之問題探討」,現代營建第284期,2003年8月。 4. 楊松隆,黃裔炎,高均約,「國道路面工程技術探討」,交通部台灣區國道新建工程局研究報告(http://gip.taneeb.gov.tw)。 5. 黃裔炎,「剛性路面在新建國道之應用實務」台灣營建研究院剛性路面工程研討會論文,2002年6月。 6. 陳偉全,程金龍,范惠琪,「提昇剛性路面施工品質之研究」,中華鋪面工程學會第四屆鋪面工程師生研究成果聯合發表會,92年8月22日。 7. 陳偉全,程金龍,楊昇錞,「剛性路面混凝土材料品質控制之研究」,中華鋪面工程學會第四屆鋪面工程師生研究成果聯合發表會,92年8月22日。 8. 林志棟、陳順興,「剛性鋪面刨磨工法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9. 郭清吉,「剛性路面抗彎強度之強化探討」,國立中興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 10. 張維銘,「快凝混凝土應用於剛性鋪面維修之研究」,國立中央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 11. 士論文,2003年6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