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楚儒/技師 |
一、前言 做結構分析者常碰到一個樑設計的問題─即所謂跨度長度L要如何認定,當然以結構都是強調中心線所聯結點為基準,柱或支承的中心線間距離,本是理所當然的跨度長,但以受均勻荷重的簡支樑之最大彎矩M=L2/8而言,因彎矩跟跨度長度L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又有一派人跳出來說,要求出簡支樑之最大彎矩,只需採用較短的淨跨度L’,可以更節省材料。![]() ![]() 二、以覆蓋版樑結構計算檢核H700x300x23x24為例 捷運或鐵路地下化的開挖,地面上須有本覆蓋版樑上蓋著覆蓋版1m*2m跨距。(一)計算條件: 1.交通部公路橋梁設計規範。 2.中華民國結構工程學會鋼結構設計手冊。 3.設計活載重採下列載重檢核。 (1)採用HS20-44標準貨車載重。 (2)採用PC-400挖土機載重。 挖土機履帶壓地長4.35m,單邊履帶寬0.7m,挖土機自重41.4T=41400kg 最大載重=自重+土重=41400+3000=44400kg。 (3)採用45T吊車載重 45T吊車進行吊物作業時車重36T,工地容許最大吊物力矩為50T-m, 其支撐距離為6.6m及5.4m,故單腳支撐最大作用力P=36/4+ 50/5.4/2=13.63T。 (4)地震力部分因材料的容許應力在短期載重下可提高1.33倍,且本結構屬於短期施工載重,對應的地震力回歸期短,故忽略地震力等相關短期載重。 (5)公共管線載重考量一300mm水管載重於覆蓋版樑中央(P=250kg)。 4.鋼材:ASTM A36 (CNS2473 SS400鋼材),t=16~40mm,Fy=2400 kg/cm2以上。 5.覆蓋版採:(1)複合式覆蓋版1m×2m,單塊重772.6kg。 6.覆蓋版梁採H-700×300×13×24。 間距=2m,當覆蓋版為1m×2m。 跨距L=10m。 鋼柱試H700x300x13x24 斷面性質如下: ![]() 1.使用1m×2m覆蓋版。 則間距 2m,跨距 L=10m。 (1)靜載重: 覆蓋版重wd1=772.6 kg/m。 覆蓋版樑重,暫以wd2=243.2 kg/m >185 kg/m OK. 合計 wd=1016 kg/m。 ![]() A.採用HS20-44標準貨車載重。 B.採用PC-400挖土機載重。 C.用45T吊車載重。 D.工作載重100kg/m2,wL=100*2.0=200kg/m。 E.管線載重作用於樑中央(0.3*0.3*π/4*1000*3.0=212kg),採Pp=250kg。 F.衝擊載重係數 I=0.3。 ![]() A.活載重採用HS20-44標準貨車載重。 P=14600*1.3/2=9490 kg (A)載重配置如圖示 均佈載重 w=wd+wL=1016+200=1216kg/m 載重如圖2之組合。 ![]() ![]() 三、分析結果 (一)中心線跨徑10.7m,以圖2的模式,利用電腦程式分析出的結果:如圖5所示:樑的中心點下垂2.57cm,左右支承的兩邊樑尾端都往上翹,如圖6所示:最大彎矩發生於樑中心,為94.3 t-m。 (二)淨跨度10.7m,以圖3的模式,利用電腦程式分析出的結果: 如圖7所示:樑的中心點下垂1.99cm,左右支承的兩邊樑尾端都往上翹,如圖8所示:最大彎矩發生於樑中心,為83.9 t-m。 (三)以較合乎實際行為的彈簧來模擬,樑全長為11.4m,以圖4的模式,利用電腦程式分析出的結果: 如圖9所示:樑的中心點下垂2.00cm,左右支承的兩邊樑尾端都往上翹,如圖10所示:最大彎矩發生於樑中心,為83.5 t-m。 四、結論 以淨跨度10.7m,依圖3的模式,最符合實際樑受荷重的情形,下垂量誤差為(2.00-1.99)/1.99=0.5%;彎矩誤差為(83.9-83.5)/83.5=0.48%,而且都偏向大值,也就是偏向安全側,因此淨跨度的思考模式適用於手算的簡支樑設計,可寫入excel檔內, 以利審核者校對,對於結構設計又可增一層保障,因為電腦還是會出現人為的輸入錯誤,但如寫入excel檔內,要檢查出來就相對上很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