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張橋的斜索調整之力學原理

□林楚儒/技師

一、前言

        斜張橋構造有鋼箱梁如照片1所示,混凝土箱梁如照片2,或長一邊是鋼橋,短一邊是預力混凝土如照片三,斜張橋的斜索如圖2所示,離橋塔越遠的斜索a,橋梁的結構越需要此越長之鋼索所提供的上揚力,但矛盾的是:因斜索越長勁度越弱,換句話說,斜索的勁度基本上是與長度成正反比,所以離橋塔越遠的斜索看起來,要比近橋塔處的鋼索數量要多很多,但鋼索數量過多則斜索兩端分別錨碇在橋塔高處及橋面版處,會發生太擠而致錨碇空間不足。但山不轉路轉,路不轉人轉,只要將鋼索事先予以拉緊至設計量,就可提高最長的幾根斜索之分擔結構向上力之能力。

二、斜拉索內預力鋼腱預拉的力學機置

        斜拉索如圖2所示是叫懸垂線(catenary),若沒事先拉緊的話,整條斜拉索鬆鬆垮垮,在結構上的軸向勁度會為零,正常的拉力桿件之軸向勁度K為EA/L,但懸垂線因受重力結果,假使不予以拉緊的話,致令斜索完全喪失結構的承拉作用,故其軸向勁度為零,所以經施拉預力後, 軸向之彈性模數應修正為 [1]…………………………………………………………………………..(1)
        此處E為彈性模數(Elasticity of modulus),A為鋼索之截面積,為包括鋼索及包覆鋼索之防蝕包覆皮和套管總共之密度,以鋼索之截面積為計算之基準,L為吊索兩端之直線長度,為鋼索所受之截面積上的單位應力。

        圖3表示斜索單一自由度之軸向施拉預力時,圖3(a)是斜張橋半邊簡化之模擬圖,將圖3.(b)單一斜索兩端都固定起來,鋼索的內力就是固定端力系(Fixed end forces),圖3(c)先釋放節點A進行結構分析,但由於右上角是固定的,所以等似荷重(Equivalent forces)為零,左下角結點被釋放,所以節點A之等似荷重為-P,可以輸入程式,算出結點位移量跟桿件反應力後,桿件反應力還要跟左邊的桿件之固定端力系,也就是桿件的內力或起始預拉力相加成。
        圖3(d)表示斜索一端為自由端時,鋼索被施拉預力P時,縮短一個量,但斜索內部應力為零,圖3(e)表示斜索兩端皆為固定時,施拉預力時無法縮短,故=0.,但鋼索內部應力=P/A,以上圖3(d)、(e)是為極端結構的情形,事實上鋼索的情形係介於上述兩種情形之間,鋼索受力也介於0跟P之間,圖3(f)係將左端點接至其他它桿件的簡化成為彈簧表示,彈簧可以是一根大樑,或大樑其他節點上還有吊拉其它斜拉鋼索,以利說明斜拉索內預力鋼腱預拉的力學機置,值得注意的是如圖1之斜張吊索本身所受拉力越大,懸索下垂量越小,吊索修正後彈性模數也會越大。

三、單根斜張索實例演算

        圖4為單根斜索拉住一根100公尺長之懸臂樑,為使本文範例較清楚起見,就將橋塔簡化掉,樑的均佈載重為5.0t/m,吊索為22-15.2mm高拉力低鬆弛之鋼腱,吊索只用到0.4fs,fs為極限強度=19t/cm2,值得注意是本例子鋼腱超量,在鋼腱張力到達159.4噸時,懸臂樑末端開始往上翹了,所有鋼腱預拉力懸臂樑末端下垂量,懸臂樑固定端彎矩及剪力如表1所示。
        表1之第4種情形將斜鋼索施以155噸預力,使懸臂端下垂0.17公尺,下垂率為1/588.2,但懸臂負彎矩仍有668.8 t-m,還沒有降至最小,可是鋼腱預力不能再施拉,因為懸臂端已開始往上翹了,到第7種情形將斜鋼索施以188.3噸預力,雖懸臂負彎矩降至最小,為274.2 t-m,而且預力也只增加小小的21.7%,但懸臂樑末端往上翹1.35m,上翹率為1/74.1,大於一般結構上的要求之(1/200~1/300),雖然懸臂樑中間點正彎矩為487.7 t-m,還不算太大,但樑末端撓度大於結構上的需求,斜鋼索的預力量再往上提高就沒必要,可考慮將鋼腱量減少,例如由22-15.2 mmФ降至為12-15.2,然後懸臂樑中間再多加施拉吊索如圖5所示。
        至於第10種情形,那更不可取了,斜鋼索施只被施以565.5噸的預力,吊索雖尚在彈性受力的範圍內,可是懸臂樑末端已往上翹到18.55m,可以輕易把樑折斷,況且固定端本來是負彎矩,現變成正彎矩4177.7 t-m,在下一節裏,將討論放4根的多斜張索之力學變化的機制。
        相對上而言,吊索內部之拉應力太小時,實際之彈性模數變得很小,如表1第1種情形,斜張索所受之預拉力最小為78.3噸時,因鋼索本身下垂量太大,故修正後之彈性模數E=0.527 x107t/m2 ,為正常2.1 x107t/m2的0.25倍,但一旦將預拉力提高兩倍,為第3種情形,由78.3噸增加到143.7噸,則修正後之彈性模數跳到E=2.08 x107t/m2 ,接近一般的鋼結構之鋼材,才能往我們心目中的理想吊索所加以施拉至適量之預力的方向走。

四、多根斜張索實例演算

        圖5為4根斜索拉住一根100公尺長之懸臂樑,同第三節的理由,就將橋塔簡化掉,樑同樣是均佈載重為5.0t/m,每根吊索皆為22-15.2mmФ高拉力低鬆弛之鋼腱,吊索只用到0.4fs,fs為極限強度=19t/cm2,也值得注意的是本例子鋼腱超量,在最左邊鋼索之鋼腱張力到達76.0噸時,懸臂樑末端則開始往上翹。
        斜張索最佳施拉方式為第7種情形,最左邊鋼索之鋼腱預張力到達71.1噸時,距懸臂末端數過來25公尺的第二個節點下垂0.1公尺,下垂率為1/1000,懸臂負彎矩為最小值-132.0 t-m。
        值得注意的是:斜張索不斷地增加施拉預力,對結構並非有利,例如第10種情形,最左邊鋼索之鋼腱預張力到達106.9噸時,只增加50.4%而已,懸臂樑可能都已折斷,但理論上懸臂末端下垂5.14公尺,下垂率為1/19.5,結構上的服務酬載方面上根本不能接受。
        表2顯示遠離懸臂末端之斜索鋼腱量可減少好幾倍,最後一根,也就是最靠近橋塔處,甚至可降低到1/10量。
        計算施拉斜張索預力有一項令人很驚奇的現象:即先初步假設斜張索預內力時, 結果電腦跑出來的結果顯示吊索裏面的張力跟起始值差異太多,力量都跑到那裏去了呢? 這個問題很好解答,請詳看圖3e之節點A完全自由的情形,節點A就完全變位, 而不至於留下任何應力,因此你若擬將吊索施拉1000噸的拉力,結果發現斜拉吊索內部的拉應力才200噸而已,其餘800噸化為本身向上撓曲量(當然會與自重的向下撓曲量相扣抵),因800噸之力僅轉移成位移量,施拉預力的磅錶就只能量到200噸而已,並非可以量到1000噸的拉力,這個在施拉預力地錨時,最容意體會到,預力地錨的後方土壤握裹力有點失效時,施拉預力時,會拉出很長的鋼腱,可是磅錶的讀數一直無法增加,斜張橋也一樣,在施拉預力時,剛開始拉出很長的一段鋼腱,使懸臂大樑撓度有大幅改善後,磅錶才會有明顯的讀數。

五、結論

        為了要使斜拉吊索鋼腱不要有太明顯的拉出一段後,磅錶才開始有讀數起見,每條吊索皆採取懸臂節塊逐節往外推出時,就立即施拉預力,維持少量多餐的原理,原則上儘量使懸臂大樑維持在較小的下垂量,切忌有上翹的情形,那是表示吊索鋼腱over design,是不可取的。
        斜張橋的力學行為其實沒有那麼神密,教科書上沒有教到,學校也沒教到,斜張橋的力學主要還是線性變化的行為,但彈性模數要依鋼腱的鬆緊度做調整,實際上每條斜拉鋼索因受力所導致的緊張度皆不同,依公式(1)迭代(iteration)修正一次就可以,另外斜張橋的每一條吊索鋼腱,一開始跑程式,就要放入起始預拉力,像有些抽水機要灌一些水來啟動一樣,這每條起始預拉力是高等結構教科書所說的固定端力係(Fixed end forces),也就是類似溫度收縮之內應力,如此而已,很單純,斜張橋的know how就在這裏罷了! 看看你願不願意動腦筋而已!

參考文獻

        1.Ernst H.-J. Der E-modul von seilen unter Berücksichtigung des Durch hanges. Bauingenieur, 54, 1979, pp.321-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