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建管理淺論之四:營建管理電腦化




   資訊管理電腦化在俱國際性競爭壓力產業,如電子業、電腦業等行業裡,已有相當進
 步且成熟之發展,甚至變成不可或缺的工具。但在地域性極強,性能品質規範之驗証及執
 行尚未充份落實,工期成本控制並未被重視之台灣營造業及建築業,電腦化之程度卻遠遠
 落後於上述俱國際競爭憂患意識之產業。

   但隨著供需失調的惡化,嚴重影響建築業的獲利能力,當投資報酬率從當年超過50%
 以上,降到的30%、20%甚至更低的今日,營建管理電腦化,以強化管理,改善體質,提
 高競爭力的共識,逐漸在業界形成。

營建管理電腦化涵蓋內容

    營建管理電腦化,在不同的層面,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內涵,本文僅就建設公司及
  營造業角度來探討此問題。一般而言,就上述業界所涉及之營建管理電腦化系統,至少應
  涵蓋下列內容及功能:
 一、編碼系統(CODING SYSTEM):

  1.能有系統地將各種材料、工資、工率、機具、連工帶料、工法、作業項目等分門別
   類地歸類。
  2.為一能成長的有機體,能隨時增加新項目或刪除、修改原有項目。

  3.無”其他”項目之設立,避免編碼的結果,過多的項目,歸到此欄位,而喪失編碼
   系統的本意。

  4.易學易懂,欄位不可過長。

 二、資料庫的建立:

  1.材料、工資、機具單價。
  2.工料分析。
  3.發包項目分析。

 三、數量計算:

  1.在一個整合性電腦化系統中,數量計算必須俱備依樓層別、部位別或其他分類方式
   ,顯示其數量及造價之能力。

  2.計算結果可做為CPM 工期規畫各作業項目資源數量來源。

 四、工期規畫:

  1.製作CPM 進度圖網狀,顯示各作業項目之最早開工、完工、最晚開工、完工時間,
   浮時及要徑之能力。

  2.將上述網狀圖轉換成桿狀圖之能力。

  3.配合實際進度,定期修正、更新原有工期計畫之能力。

  4.比較實際進度與預定進度之差異性。

 五、成本管制:

  1.單一工程或數個工程資金流程預估,即 S CURVE 製作。

  2.依樓層別、部位別、作業項目別或其他分類方式之成本分配情形。

  3.隨工期計畫之修正相對應地修正、更新成本計畫。

  4.比較實際成本及預算成本之差異性。

 六、資源配當:

  1.單一工程或數個工程人工、機具、材料、連工帶料等資源分配情形。   2.在特定時段內,依樓層別、部位別、作業項目別或其他分類方式之人工、機具、材
   料、連工帶料等資源分配情形。

  3.隨工期計畫修正相對應地修正、更新資源計畫。

  4.比較實際資源用量及預定資源用量之差異性。

 七、採購、發包系統:

  1.以CPM 工期計畫為主之資源配當資料提供採購、發包所需的項目、數量、參考單價
   及時程。

 八、施工日報:

  1.定期輸入施工日報之進度及資源用量,可經資料拋轉運算,修正、更新工期及成本
   計畫以及資源配當。

 九、估驗計價

  1.因施工日報資料之輸入,可經電腦處理,進行估驗計價作業。

   以上九項為營建管理電腦化所應處理的主要項目,以上述資料為基礎,亦可再擴展至
 會計系統及房屋銷售系統。

營建管理電腦化主要效益

營建管理電腦化主要效益如下:

 一、節省人力,減少錯誤:傳統的作法,數量計算、估價、採購、發包、估驗計價,都由
   人工重覆運算處理,不但費工、費時、容易產生錯誤,且一旦產生錯誤,更正費時。
   營建管理資訊電腦化後,基本資料只要輸入一次,電腦則可依指示迅速正確地執行資
   料運算、整理、拋轉、列印等煩瑣作業。

 二、控制工期、縮短工期:傳統控制工期之方式,絕大部份是依經驗、習慣性以及簡單的
   網狀圖,但一旦工程規模及複雜度增加後,上述傳統的手法就無法全盤撐握以控制工
   期。電腦化控制工期,是以CPM 為主要工具,當工程規模及複雜度增加,作業項目(
     ACTIVITY REAKDOWN )。
   隨之增加至人力無法撐控運算之數百個甚至數千個時,電腦即可利用其驚人的資料處
   理能力,迅速地繪製全體工程之網狀圖及其要徑,並以此檢討修正要徑,以達縮短工
   期之效。
   
 三、控制成本及資源:所謂控制成本即全盤撐握各特定及作業項目工期之作業成本、發包
   、計價狀況。這理念在傳統運作模式中,由於運算處理雜複瑣碎,很難有系統地全盤
   事先撐控,資金運作流程亦無法精確預測。但電腦化的應用卻可迅速有效地整合各作
   業項目之資源,將其轉換成每月之資金預測、計價、發包資料,以準確有效地控制成
   本。

台灣營建管理電腦化的兩種不同手法

   台灣營建管理電腦化歷史不長,經驗累積及回饋檢討並不顯著,電腦化手法,亦因參
 與者認知及背景之差異,而有所不同。歸納而言,共有兩種不同的手法,即以數量計算、
 採購、發包、估驗計價房屋銷售、及會計作業為主的一類及以各作業項目(ACTIVITY
 BREAKDOWN) 所繪製而成之 CPM綱狀圖為核心而發展成之成本控制、資源配當、採購、
 發包、計價、合約管理、施工日扱管理系統之另一類。今分別說明其發生背景及優缺點。

   第一類電腦化手法,產生背景主要是要以電腦取代部份人力,執行繁瑣的計畫、估價
 、發包、估驗、會計等作業,這是國內大部份建築業或營造業邁入電腦化作業所採用的
 第一步,其流程大致如下所述:


此類作法之優點如下:

 一、此類電腦化作業,大多可配合各公司既有的作業模式運作,衝擊小,阻力亦相對減少
   。
 二、以電腦取代人力執行例行性作業,節省人力,並減少失誤。

   缺點則如下:

 一、本法最大的缺點是並未考慮時間因素,很難以此方法做為工期及成本規畫及控制之有
   效工具。

 二、控制工期、成本是所有營建管理電腦化系統最終之目的,但此種以計量、估價、發包
   、估驗為系統執行起始點之模式,在欲導入能明述各作業項目相互間之前置、後續、
   延滯、重疊等關係之工期規畫系統時,往往會遇到難以克服的整合問題。這些問題包
   括CPM 工期套裝軟體選擇性及適用性,自行開發工期控制軟體的能力,圖檔的設計能
   力,建檔資料之拋轉,電腦運作時間之長短等等。

   第二種方法源於現代營建管理主流之CPM 及PERT,歷經二、三十年之經驗,發展成包
   含規畫、控制工期、成本、資源之管理工具,此為筆者所強調,並有能力落實運作之
   模式。此方法之流程如下:


本方法之優點如下:

 一、在施工規劃階段,提供一個能撐握整體工期與成本之管理工具。

 二、以包含要徑之工期網圖為工具,可藉資源的調整,以合理縮短工期。

 三、隨工程之進行,定期修正更新進度及其相關之成本資料,以符合現況。

 四、分析各工作項目之發包作業,將其整理成各分包之人工、材料、連工帶料等項目總表
   及其相對之工期資料,以進行採購及小包合約管理。

 五、輸入施工報表資料,電腦即自動拋轉處理成業主及小包估驗計價資料。

 六、可撐握每個作業項目之成本,以及每個月之資源流程,以控制成本。

本方法之缺點如下:

 一、依本方法設計之電腦軟體,架構均較複雜,較不容易學習熟練。

 二、欲熟悉本方法,必須俱備充份現代營建管理知識,這些知識有別於設計、結構、構造
   、施工等專業知識,未熟悉此知識者,必須重新學習。


結語


   在各種主客觀環境影響下,營建管理電腦化絕對是必然的趨勢,下列各項原則性的  注意,必將有助於電腦化的推行,使時間、成本浪費減至最少限度。  一、營建管理化,事關管理制度的調整、變革,一定要由負責人或高級主管主導,    不可直接交由電腦資訊人員處理。  二、工務、業務、財務、會計各部門電腦化,應能相互整合,才能達到最大效益。    整合的瓶頸在工務部門工期進度資訊的拋轉串聯。從學理及實務各方面角度探    討,CPM/PERT是唯一解決的方法。

設計階段成本控制 價值工程之應用 工期管理